《愛在三部曲》影評:愛情是耗盡一生嘗試理解彼此

--

「如果真的有上帝,一定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在我們之間的空間;如果世界上有魔法,那一定是互相嘗試了解彼此之中。」

這句話雖然是《愛在黎明破曉時》的其中一句台詞,但我覺得這其實貫穿了三部曲的內容。「愛」是恆久的疑問,所以自古以來如此多的文學、電影、歌曲,或任何你想得到的文化都不厭其煩的談論這個主題。而李察林克雷特橫跨三十年的這系列作品恰巧能讓不同年齡層的人對應各自的感情狀態,有過甜美、有過後悔,才能說服自己沒有遺憾過完餘生。第一次看這系列電影是在剛進大學的時候,如今隔了幾年二刷後發現了不少過去遺漏的細節。

以下有雷。

《愛在黎明破曉時》

《愛在三部曲》的空景

🔸《愛在黎明破曉時》中的「不捨」:
席琳與傑西在《愛在黎明破曉時》分別後,導演特別在最後穿插了好幾個空景,而那些地方其實都是兩人曾逗留的角落,此刻看著這些景色從兩人變空無一人,格外寂寞的氛圍對應各自離開的主角,延續了「不捨」的情緒。許多回憶的建立並不在於地點,而是身邊或心中有了什麼人,是他讓風景變得特別,一切因他才有了意義。此刻我們再重看一次這些空景,腦海浮現的畫面已不僅僅是景物,這就是記憶的重量與魔力。對於席琳與傑西來說更是如此。

《愛在日落巴黎時》

🔸《愛在日落巴黎時》中的「重溫」:
而來到《愛在日落巴黎時》,導演把空景安排在正片的一開始,這個設計之於我來說,就像是觀眾預先走過一遍席琳與傑西未來的路,而後來的他們都是在「重溫舊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席琳在電影的後半段,就已經想好要留住傑西。從車內崩潰的自白、手足無措想要碰觸又收回的手,都讓人不禁感嘆席琳這些年來有多壓抑這份思念。緩緩走上的樓梯、兩人眼神的交錯,就像回到當初在黑膠唱片店的場景,只是此刻多了一些「失而復得」的僥倖與篤定。從傑西看向席琳的眼神,你就知道他其實早就打消回去的計畫。

《愛在日落巴黎時》

🔸《愛在午夜希臘時》中的「挽回」:
這次的空景安排在電影的中後段,兩人大吵一架後,空景的出現就像是場景在提醒著這對戀人,爭執也好、離開也好,回頭看曾一起走過的路,「挽回」對方的心,用的不是甜蜜浪漫的驚喜,而是仍願意與他耗盡一生的決心。看著兩人爭吵的過程,想起了首部曲《愛在午夜希臘時》開頭的那對用德語吵架的夫妻。當時席琳說了這句話,完美的對應了多年後自己的狀態:「聽說夫妻到年老時都會慢慢失去聽覺,男人會漸漸失去高音的敏銳力,女人則會失去低音的聽覺。」而傑西補了一句:「我想那一定是老天爺設計的,不然夫妻無法長久走下去,他們一定會想殺了對方。」這段預言般的對白其實說清了愛情的面貌,縱使曾愛得轟轟烈烈,時間總會沖淡激情與溫度,習慣帶來了解也帶來摩擦。有些人不喜歡第三部曲的原因是因為它過於真實,彷彿看見父母的日常搬上大螢幕,但我卻對這部作品百看不膩。「愛」從來就不僅是甜美,爭吵即是溝通,亦是愛的表現,而李察林克萊特大膽的把完全非理想、無美化的感情狀態拍下來,除了挑戰了愛情電影的面向之外,也傳達給觀眾:「理想的愛情並不存在,重要的接受現實、並與之共存。這就是平凡的魔法。」

《愛在黎明破曉時》

原本想要三部曲分開來寫,但發現這系列作品無法個別討論,所以才決定都集合起來寫了這一篇。三座城市,三種不同的愛情狀態,席琳與傑西的故事每看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我看完三部曲後馬上購入劇本集,寫出這些故事的導演兼編劇李察雷克萊特、茱莉蝶兒、伊森霍克真的太偉大了。

--

--

安琪拉看電影🎬

全新官網:angelalovemovie.com 最新電影影評、電影資訊分享 | Instagram:angelalovemovie